★难点聚焦:
三大短板:一是旅游基础设施和旅游服务设施不完善。二是景区水域具有很大程度上的季节性,山下虽有小型水库,但蓄水功能差,漏水问题严重,防蒸发措施缺少。 三是“四头”缺陷。天台山以天然山体景观仰卧菩萨而取胜,景区中除了几间近乎废弃的庵院,别无更多的佛文化依存 ,可谓无“说头”;山岳观光旅游资源在区域范围内相对同质化,无突出点,容易让旅游者视觉疲劳 ,无“看头”;旅游仅是表面浅度观光,无“玩头”;经济收入仅限于单一的30元门票收入,无“赚头”。
●项目业主:临城县政府
●完成时间:2012年
●项目背景:我院编制的《临城旅游发展规划》规划格局为天台山提供了有利的大环境,提出了金三角景区整合提升5A;从地理区位来看,天台山位于临城县中部,临城县地处太行山东麓,河北省西南部,具有良好的交通区位优势,发展规划后县里面修建了“岐天旅游快车通道”,解决了交通问题。
●核心思路:
一、规划形成山、水、洞为本底的临城金三角大景区发展格局,那么崆山白云洞以溶洞深度观光及邢瓷文化体验为主打产品;天台山依托天然卧佛,发展生态礼佛养生为核心产品;而岐山湖依托大水面做休闲度假文章。总的来说是差异化发展,线路整合提升。
二、规划思路,(一)以生态设计理念为主,尊重自然、突出天台山卧佛特色。(二)规划设计采取师法自然的手法,保护天台山风景骨架和风水骨架的完整性,以自然景观为景区基点,梳理自然风貌。将古寺进行整合,形成深山藏古寺的风水景观大意境,具体做法是将零散的寺庙整合为上寺、中寺、下寺。(三)各区域之间通过道路系统和项目有机的串联,形成一个景观资源丰富、文化内涵深厚、魅力独特的旅游景区。同时,在规划结构线路组织上创新引入了游客体验情景设计手法。在注重景观环境营造的同时,更注重游客获取的体验值。具体做法是在整体布局的景观中轴肌理上布局观佛、礼佛、历佛难、拜佛、养生,形成连贯的礼佛、运动、养生线。
三、创新旅游文化、演绎全新的登山观光主题,以天台山为核心载体,以禅文化、养生文化等多元文化交融为底蕴,整合禅文化、峡谷、森林、民俗等独具特色的文化生态元素,打造成京津冀一流、国内知名、体现国际标准,集“双心两区两带”于一体的生态礼佛养生圣地。

功能分区:“双心两带两区”
规划总平面
●后期效果:通过了专家评审,并落地实施。目前崆山白云洞和天台山已经作为一个大景区,2013年游客量和旅游收入翻一番(资料来源临城县旅游局)。
游客中心设计图
游客中心实景图
游人如织的游客中心

门区人视图
门区实景图
养生会所设计图
养生会所实景图
检票口设计图
检票口实景图

四星级生态厕所设计图
四星级生态厕所实景图
景区道路景观设计图
景区道路景观实景图

蓝色水面是规划的放生池
放生池实景图
瀑布规划图
瀑布实景图一
瀑布实景图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