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答

首页 > 热门问答

城镇化进程中,为何出现千城一面?

时间:2013-11-29 13:44  来源:北京勇先创景规划设计院  作者:乡村旅游规划中心

        历经30多年大规模快速城镇化的建设开发,使中国各地原有的城镇民族风情和地域风貌正在消逝,且呈现出“南方北方一个样,大城小城一个样,城里城外一个样”的令人扼腕的局面。

        一、城市设计中的“拿来、跟风、借鉴”

        现代城市设计作为一门新兴学科引入中国始于 1980 年代,历经 20 多年的发展,其在城镇化进程中所发挥的作用愈来愈重要,对城市发展的影响也愈发深远。然而,时至今日,中国的城市设计理论和实践尚未走出一条属于本国家、本民族的原创之路,在文化接续上尚未真正与中国传统城市理论根系相连。相当数量的规划师、设计师在经历了“拿来、跟风、借鉴”、消化吸收外来的“规划设计理论与实践经验”之后,依然是遍地模仿、移植或“改头换面”的方案不断涌现。大批地方本土的自然环境资源、城市历史文脉、本土民俗特色在经历规划设计后“被割断”、“被铲平”,旧城犹在,然内涵消散,或取而代之的是被现代国际式的同一视觉化高楼广厦、大广场、景观道、城市立交所取代……针对这种现象,业界早有定论,然而一些专家学者甚至地方政府官员大多是对此熟视无睹,理由是因为在快速城镇化的浪潮下,中国正在构筑学习和追赶西方现代化的文明框架,而回补历史欠缺、修补国学断层需要假以时日,更需要政府的引导和全民的不懈努力。

        二、城镇风貌的视觉审美价值变化与异化

        地方政府是城镇化建设中的最大推手,影响并决定城镇的发展方向。在一些城市决策者眼中,城镇建设既是造福于百姓的千年大计,又是彰显任职政绩的集中体现,因而便有了走马上任之后雷厉风行地“加速城镇化发展”、“提高城市竞争力”以“改变城镇形象”、“打造城市名片”的“利民项目”、“政绩工程”;由此,各地在大兴土木中“圈地开发”、“改造旧城”,“互相参观”、“不断攀比”。“开发区热、广场热、别墅热、景观大道热、大立交桥热、大草坪热、高尔夫球场热、移植大树热、大学城热”的“热浪”阵阵袭来,城市之间的开发竞争成为一切竞争的关键:建设失控,城市景观审美价值错位且严重异化,个性丧失、形象趋同,千城一面的结果成了必然的城市病。城镇化建设犹如一把双刃剑,剑光闪处,“万丈高楼拔地而起,千年遗迹毁于一旦”。“功过是非”弹指一挥间,这些问题需要从事建设的决策者深入研究,慎思而行。

        三、民族文化的“断裂、引进、联接”

        在高速的城镇化进程中,中国用 30 年走完了欧美 150 年的城市发展路程,甚至在国内城镇化程度较高的东、中部地区的大城市,相继进入后工业化以及数字化生存的历史发展阶段,城镇体系出现发展不均、落差明显的状态。快速城镇化为国家经济建设发展带来强盛的活力和文明提升,但同时,也到了现代城市发展进程需要回补本土城市文化、传统习俗和城乡风貌传承发展的历史阶段。由于中国古代城市理论分散在传统国学文化体系中,至晚清与民国时期又处于战乱纷争和殖民文化入侵,使得中国在近现代城镇化建设中传统文化出现传承断裂,并难于与现代西方城市文明对接。而解放后在中国的教育体系尚未从战乱纷争中理顺头绪,西方现代教育体系则以完整的文化传播在我国成为国民教育的主导体系,从而形成 “西学东渐”甚至“全盘西化”的发展态势,导致我国在借鉴西方现代城镇化经验过程中连同糟粕一并吸收了。西方国家曾经出现的“大城市交通拥堵、大气污染、环境恶化、生活成本攀高、幸福指数下降、体能健康状态弱化、社会管理成本增大、城镇形象迷失、风貌异化加剧”的城市病在我国无一避免并日渐显现。而“天人合一”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国学文化体系没有走出“没落”的阴影而倍受冷落。面对本土传统市镇文化弱势传承与西方现代城市文明的强势扩展,需要国人在新型城镇化发展中,做好国学文化复兴,修复断层、联接现代文明,使其在社会百业中发挥应有的现代化主导作用。

分享到:
下一篇:新型城镇化风貌保护与建设
上一篇:探险旅游安全应对措施
勇先创景
勇先创景
勇先创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