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新闻

首页 > 行业新闻

四川南江:做大做强特色产业 打造川北红梅第

时间:2011-09-10 15:41  来源:勇先创景  作者:勇先创景

        随着四川南江县乡、村公路网的初步建成,原来距离县城74公里的关门乡距城拉近为20公里,拥有2000多亩红梅的特色产业优势己经凸显,按照最近省、市、县委全委会议站在更高的高度审视乡情、实际和问题,用更新的角度思考工作总体取向,谋划新的发展格局,进一步明确工作思路,多做打基础、利长远的实事好事精神,遵照县委青书记关于关门乡发展“特色产业,特色基地,特色工厂建设”的重要批示,笔者就做大做强红梅特色产业进行了深入调查,现形成报告,供县委、县府领导决策时参考。

        现  状

        关门乡位于南江县东南部,东与兴马乡、关路乡接壤,南与大河镇、石滩乡为邻,西与高塔乡、东榆镇相接,北与南江镇、赶场镇毗邻,属二类大乡之一。关门乡地势北高南低,最高点为北部的紫岭山,海拔1300米,最低点高龙坎,海拔600米,平均海拔850米。关门历史文化源远流长,山水环抱,风光奇丽,人杰地灵。早在明末清初,关门古街小溪两岸苟树成林,形成了一道自然风景,于是人们把关门乡街道取名为“苟林场”。沿溪而下离街道5里处有一道壁立的青石岩,岩上有一个凹进去的方框,形似紧紧关闭着的一道石门,于是人们又将苟林场称为“关门”。 在交通还不发达的年代,关门可谓是进入南江县城南大门的交通“枢纽”、连结农户的“信息窗口”,是一个小山沟里少有的“繁荣集镇”,过往商贾云集,“背二哥”川流不息,是通往大河等地的必经之道。有70平方公里的森林面积,山势蜿蜓起伏,宛若一条游龙。乡境内现有2000多亩红梅生态观光园、高龙坎电站库区十里峡谷平湖山水、红军浴血奋战的尖山子、清乾隆年间建成的擦耳岩民俗风情古庙、紫岭山奇景南天门、石庙七棵子柏同生的七仙柏、保存较为完好的文革遗留步行古街等“七大景点”。以清华大学工程力学数学系毕业分配到航天工业部从事飞机设计研究及工程分析应用工作的自然科学研究员岳中第,曾当选为第四、五届全国人大代表、荣获二级红星功勋荣誉章、二十军政委宝峰村人孟克将军等为代表的关门乡籍300余人走出关门在外工作,提升了关门在外知名度。全乡幅员面积82.87平方公里,有耕地650公顷,其中田506公顷。森林覆盖率达66%。乡政府所在地关门老街,经大河镇到南江县城74公里。全乡辖宝峰、长田坎、石庙、金银岩、白果树、柏垭子、西厢嘴、擦耳岩8个村委会和1个街道居委会,50个村民小组。2007年末,全乡共有3548户,14228人,其中:农业人口12550人,劳动力8239人,农村经济总收入4494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514元。

        成  效

        近年来,在县委、县府的领导下,全乡干群始终围绕县委 “发展三大经济,经营三大资源,加快三大转变,建设三大目标”的发展思路,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制定了“种红梅、上药材、攻干果、强畜牧、建基地、增效益”的富民裕乡方略。乡党委、政府采取召开各种会议,教育引导全乡农民充分认识发展红梅产业是增加农民收入、促进乡村旅游、实施退耕还林、打造秀美山川不可多得的好项目。自1975年以来,历届乡党委、政府组织全乡干群规模栽植红梅,果农有三十多年的种植历史,所栽植的红梅花色多,有红、白、粉、紫红、淡紫、青等各种颜色,被人们赞为“梅花欢喜漫天雪,望梅止渴合家欢”。初具规模的关门红梅,一度时期曾名声远扬巴蜀内外,红梅产品运销东南沿海和香港,为关门人民创造过良好的经济效益。1988年,全乡鲜梅收购价达到顶峰,每公斤2元,干梅子每公斤16-17元,到1991年-1995年,全乡8个村的红梅栽植已规模,全乡年生产干梅5万多公斤,年销红梅苗数十万株,梅农收入80多万元。石庙村4社梅农潘永华栽植红梅树125株,年产干梅2100公斤,收入8500元。石庙村二社村民周良全种植的一株红梅树年主产干梅40多公斤,创造了一棵树收入近千元的奇迹,成为全乡种梅致富的典范。农民尝到了栽植红梅致富的甜头,全乡发展红梅达到5000余亩。2000年,乡政府引进外地客商驻乡收购鲜梅,每公斤0.8-1.6元,当年收购鲜梅300余吨,由于当时关门交通不畅,只能由关门经大河运往外地,当年客商在运盐渍梅途经大河镇时因道路不畅,造成盛梅设备破损,直接经济损失达50余万元,从此再无外地客商到关门大批量收购鲜梅,只有部分小商贩小打小闹收购干红梅且压级压价,梅农收入大大减少。在这种情况下,多数村民直接砍掉了梅树,有村民形容红梅是“鸡肋”, “食之无味,弃之可惜”。“土壤、气候、品种这么好,这5000多亩红梅不发展,太可惜了……”在关门乡实地考察红梅产业的一投资资也因交通不畅发出感叹。老百姓因红梅收效太微,造成大量砍伐,未砍伐梅树的村民也因当时收购鲜梅价仅为0.1元而无心采摘,任其自生自灭,从而导致关门乡梅林由5000亩锐减到现有2000多亩。2007年9月,乡党委、政府请示县委、县府主要领导同意,由乡党委书记带领部份班子成员到成都考察红梅产业发展,在《四川农村日报》的领导引荐下,到省农科院向专家请教,到大邑县访红梅加工,到三圣乡幸福梅林观农家旅游……《四川农村日报》还在2007年9月18日、19日头版头条连续刊载了《三篇报道引发的脑力风暴---一位乡党委书记的取经之旅》、《因梅结缘,合作跨出第一步》报道。乡党委、政府考察回乡后,庚即召开专题研讨会,进一步统一思想认识,制定了红梅产业发展规划和实施细则,决心把红梅作为兴乡特色大产业来培育,力求通过努力,打造关门“一村一品、一乡一特”这一惠民致富特色产业,并召开专题大会统一全乡干部的思想认识,决定下下最大功夫、花最大力气来发展红梅产业,使之再次成为农民增收的骨干产业,以此打造名副其实的川北红梅第一乡。

        问  题

        1、交通不畅是制约关门红梅产业发展的瓶颈。关门乡由于地处边远山区,交通极为不畅,上级扶贫项目很少照顾该乡,导致红梅产品引不进客商,产品进不了市场。

        2、红梅这一特色产业还未形成产业链。近年来,乡党委、政府虽强力组织发展红梅产业,想尽千方百计引进外来客商参与红梅产品深加工,2001年也增引进一客商投资30多万无,在关门街道建起了红梅加工厂,但终因交通不畅等多种原因,红梅加工厂仅仅建成两年就倒闭了,刚刚调动起来的种梅积极性又被打消下去。

        3、无红梅产业加工龙头企业带动。按照市场法则,农民发展红梅应有一定的经济效益,但近年来,关门乡的梅果仅靠个别小商小贩压级压价收购和街道一、两户办小型红梅酒厂加工少量鲜梅,种梅农户经济效益较差,从而挫伤了大多数梅农的积极性。

        对  策

        一、全乡谋一果,建好红梅增收大产业

        1、提高对培育“大产业”的认识。乡党委、政府采取召开各种会议举办各类培训班,教育引导全乡干群充分认识红梅是“宝”,可药用、食用、加工成饮品、果酒,具有极高的药用价值和保健功能。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中明确记载:“梅,花开于冬而熟于夏,得木之全气味最酸,有下气、安心、止渴、止痛、止伤寒烦热、冷热泻痢、消肿解毒之功效”。现代医学研究表明:“青梅内含人体所需的多种微量元素,尤以“万能之药”柠檬酸含量为最,可防治心脑血管疾病,防动脉硬化、老年痴呆、糖尿病,还有抑制肥胖、抗癌、延缓衰老之功效”,开发潜力巨大。以此提高全乡干群对培育红梅大产业的认识,激发村民发展红梅大产业的积极性。

        2、科学规划,把红梅产业做大做强

         (1)合理布局,扩大种植规模。在现有的2000多亩基础上,因地制宜搞好区域布局,突出发展“一圈”(以关门集镇为中心,在四周山坡建设红梅花果山)、“二园”(以石庙、宝峰村为重点,建设红梅生态观光园)、“三线”(打造关门至县城、关门至高塔、关门至大河三条长30公里的出、入境红梅走廊)、“万亩”(以关门为中心辐射周边乡镇建成万亩红梅基地),围绕开发“四荒一路”,利荒山、荒坡、荒地、荒沟和公路两旁,组织发动村民补植红梅,采取小区成园,大块成片,形成规模,建成川北红梅第一乡。具体目标任务:2008年,利用现有红梅苗,在关门三条长30公里的出、入境公路两旁栽植红梅,集中联户育苗30万株,保证新植所需合格苗。2009至2010年,用两年时间新植红梅8000亩,户均种植3亩,100株。

        (2)加强现有红梅的改造和管理。对现有2000余亩红梅树进行全面管护,修枝整型、刷干防病、除草施肥,对已老化的和品种退化的树嫁接改造,使之尽快恢复产量,提高效益,调动种梅积极性。

        (3)抓紧搞好品种选育,建好苗圃基地。2008年6月,选择本地优良品种,适当引进都江堰大白梅,在石庙村六社乡农科示范园联户集中育苗30万株,建成优质红梅苗圃基地,保证扩面种苗来源。

        (4)建好红梅专业合作社,切实搞好产前、产中、产后服务。充分发挥去年10月份组建成立的红梅专业合作社的科技示范、带动辐射作用,指导搞好红梅标准化栽植、管护,主动出击,组建专门队伍搞好产、销服务,吸纳更多的梅农加入专合组织,积极搞好以销促栽,以栽促管,充分调动农民发展红梅产业的积极性。

        (5)抓好蜜蜂养殖,开发药蜜特色旅游产品。乡党委、政府已经确立的以红梅为特色的打造“农业四花”(红梅、银花、牡丹、栀子)特色产业模式,为大力发展蜜蜂酿造药蜜创造了有利条件,全乡可发展养蜂户100户,10000箱。

        二、全乡谋一花,带动乡村旅游大发展

        春节前后是关门最具特色的红梅花开时节,花山花海,慰为壮观。随着关(门)南(江县城)公路的打通,关门到县城的公路随之由原来的74公里拉近为20公里。路通百业兴,关门即将迎来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幅员辽阔、森林复盖率高,是天然的生态氧吧,历史底蕴厚重的苟林场古街、峡谷平湖风光、让人陶醉的高龙坎十里库区、擦耳岩古庙风光、尖山子红军欲血奋战遗址、南天门紫岭山风光……为关门打造南江城郊后花园提供了有利条件。为此,乡党委、政府着力打造“六景”:①发展以红梅为特色的生态观光园,着力打造“花”景。紧紧围绕“发展乡村旅游,打造南江城郊后花园”这一思路,把旅游与产业发展结合起来,实现双赢。根据关门实际,全乡将重点发展以红梅为代表的“四花”特色产业模式,培植乡村旅游资源,通过开发 “四荒一路”栽红梅,组织动员村民在田坎地边套种银花、桅子,田里地头种牡丹,让“四花”为老百姓创造最大的经济效益,同时成为关门特色乡村旅游亮点。②精心修缮苟林场古街,着力打造“街”景。按照巴州区恩阳古镇模式,建设苟林场古街,保护好毛主席语录墙,新建毛主席语录碑林,组建关门山歌队,使关门古街独具川北乡村旅游特色。③开发高龙坎库区,着力打造“湖”景。可利用高龙坎电站十里库区水面,引进投资养殖野生鱼,修建钓鱼台,添置游船,建设鱼庄,形成垂钓观景赏鱼新景区。④维修保护好擦耳岩石庙,着力打造“庙”景,擦耳岩独具民俗风情,风光无限,远看一座山,近看一座庙,山庙浑然一体。⑤开发高山奇景南天门,着力打造“山”景。保护开发紫岭山红叶、丰富的野生动、植物和红军战场遗址、有类似南江断渠的地质构造,是夏季观光、休闲避署、登山健身的好去处、游猎景区。⑥建设毛主席语录碑、墙,着力打造“碑”景。引进外来客商投资发展旅游业、加工业,带动关门乡红梅产业发展。

        三、全乡谋一业,一业发展带动多业兴旺

        1、新建红梅酒厂。在2008年5月前,力争通过招商引资建成关门红梅酒厂,年产青梅酒200吨,并逐年扩大规模。主要途径:一是通过招商引资,二是建立股份制企业。通过红梅加工厂把红梅加工成话梅、乌梅、红梅饮料、青梅酒,精心包装,打入市场。

        2、带动餐饮业发展。通过红梅特色乡村旅游发展带动餐饮、住宿发展,在集镇开办“红梅酒家”,在农村开办农家乐,利用春节发动梅农进城卖梅花,活跃乡域经济,增加农民收入。

        3、促进运输业发展。产品特了,游客多了,关门的交通运输业就得到更大发展。乡党委、政府下功夫打通关门至南江的交通要道,整治关门至高塔至沙河的交通环线,提高关门道路通畅能力,规范管理乡客运站,做到车辆严格管理、停放归位进站,集镇建管依法,确保洁、净、亮、美、特。

        四、全乡谋一招,加强领导是关键

        1、加强领导,组建班子。全乡干群都应围绕做大做强红梅产业思进思干,坚定把红梅作为大产业培育的信心,下定加快红梅产业发展的决心,加强组织保障。为此,乡成立红梅产业发展领导小组,由党委书记任组长,乡长和分管农业的副乡长为副组长,乡驻村干部和村支书为成员,全面负责指导、协调、督查工作,确保红梅产业发展力度大、效果好。

        2、建立机制,严格考核。乡党委、政府应把红梅产业发展作为第一要务、第一指标来考核,建立相应的考核激励奖惩机制,对乡、村、社三级干部重奖有功者,严惩落后者,以此增强做大做强红梅特色产业的责任感和紧迫感,推进红梅特色产业大发展。


分享到:
下一篇:我国休闲农业发展问题的研究报告
上一篇:陕西省乡村旅游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勇先创景
勇先创景
勇先创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