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新闻

首页 > 行业新闻

2014中国林业大盘点

时间:2015-03-10 14:52  来源:北京勇先创景规划设计院  作者:森林旅游规划中心

        2014年已成为过去。在这一年中,中国林业取得了显著成绩。全国森林面积2.08亿公顷,森林覆盖率21.63%,森林蓄积151.37亿立方米。全国共完成造林9041万亩,中幼龄林抚育1.17亿亩,全国共有4.9亿人次参加义务植树,植树23.2亿株。启动了新一轮退耕还林工程,落实退耕还林任务500万亩。全国林业产业实现总产值5.26万亿元。2014年全国林下经济产值近7000亿元等,生态林业民生林业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为建设生态文明、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农民群众就业增收做出了重要贡献。
        生态篇
        2014年1月13日和2月25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两次召开新闻发布会,分别发布了第二次全国湿地资源调查结果和第八次全国森林资源清查成果。调查结果显示:全国湿地总面积5360.26万公顷,湿地率达5.58%。全国森林面积2.08亿公顷,森林覆盖率21.63%,森林蓄积151.37亿立方米。
        第二次全国湿地资源调查结果公布,湿地补贴政策实施,首次开展国际重要湿地生态系统评价、国际重要湿地生态特征变化实行三级预警、黄河流域9省区联合建立湿地保护网络⋯⋯2014年这一年,一系列重大措施让我国湿地保护引起了更多的关注。
        第二次全国湿地资源调查结果显示:全国湿地总面积5360.26万公顷,湿地面积占国土面积的比率(即湿地率)为5.58%。与第一次调查同口径比较,湿地面积减少了339.63万公顷,减少率为8.82%。其中,自然湿地面积4667.47万公顷,占全国湿地总面积的87.08%。与第一次调查同口径比较,自然湿地面积减少了337.62万公顷,减少率为9.33%。湖泊湿地沼泽化,河流湿地转为人工库塘等情况也很突出。湿地保护面积增加7889万亩,受保护面积达到34864万亩,湿地保护率由30.49%提高到43.51%。新增国际重要湿地25块、湿地自然保护区279个、分别达到46块、577个和468个,初步形成了较为完善的湿地保护体系。威胁湿地生态状况主要因子已从污染、围垦和非法狩猎三大因子,转变为污染、过度捕捞和采集、围垦、外来物种入侵、基建占用五大因子,影响频次和面积都呈增加态势。此外,还面临着湿地功能有所减退、湿地保护体系不健全等问题。
        国家林业局提出多项措施加强湿地保护管理。完善2002年—2030年全国湿地保护工程规划,制定分阶段的实施规划。推进湿地保护的制度建设,制定全国湿地保护条例,已有20个省(区、市)出台了地方湿地保护条例或办法,4个省份已将湿地保护列入地方人大立法计划。实施湿地生态保护与修复工程,扩大湿地面积,增强湿地功能。针对湿地保护模式、湿地退化机理及修复关键技术,以及湿地利用模式等问题,开展科学研究和技术推广。
        从2010年开始,中央财政就设立专项资金,启动了湿地保护补助项目。至2013年,共实施湿地保护补助项目324个,覆盖了全国所有省份的241处湿地。通过项目实施,项目区4590万亩湿地得到了更好的保护;通过退耕还湿、生态补水、疏浚清淤、栖息地恢复等,共恢复湿地36万亩。2014年中央开始建立湿地补贴政策,新增了湿地生态效益补偿试点、退耕还湿试点和湿地保护奖励3个支持方向,当年补贴资金比2013年增加5.4倍,总计安排中央财政资金16亿元,国家安排2014年实施湿地补贴项目268个。
        加强湿地公园建设管理。2014年新批建140处国家湿地公园(试点),验收试点国家湿地公园20处,新增湿地保护面积760多万亩。
        自加入国际《湿地公约》,成为缔约国以来,我国湿地保护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目前,我国有46处湿地列入了《国际重要湿地名录》。自2014年开始,国家林业局对国际重要湿地生态特征变化实行由低到高的黄色、橙色和红色三级预警。2012年7月至2014年11月,我国开展了国际重要湿地的生态系统评价工作,成为首个对所有国际重要湿地开展生态系统评价的国家。
        林业在改善生态中承担着重大责任,为了切实改善生态,我国林业建设寻求了很多方法,取得了巨大成就,全国森林覆盖率已从33年前的12%提高到21.63%。第八次全国森林资源清查结果显示,全国森林面积2.08亿公顷,森林覆盖率21.63%,森林蓄积151.37亿立方米。人工林面积0.69亿公顷,蓄积24.83亿立方米。
        清查结果表明:我国森林资源进入了数量增长、质量提升的稳步发展时期。这充分表明,党中央、国务院确定的林业发展和生态建设一系列重大战略决策,实施的一系列重点林业生态工程,取得了显著成效。然而,我国仍然是一个缺林少绿、生态脆弱的国家,森林覆盖率远低于全球31%的平均水平,人均森林面积仅为世界人均水平的1/4,人均森林蓄积只有世界人均水平的1/7,森林资源总量相对不足、质量不高、分布不均的状况仍未得到根本改变。人民群众期盼山更绿、水更清、环境更宜居,造林绿化、改善生态任重而道远。一是实现2020年森林增长目标任务艰巨。从清查结果看,森林“双增”目标前一阶段完成良好,森林蓄积增长目标已完成,森林面积增加目标已完成近六成。但清查结果反映,森林面积增速开始放缓,同时现有宜林地2/3分布在西北、西南地区,立地条件差,造林难度越来越大、成本越来越高,见效也越来越慢,如期实现森林面积增长目标还要付出艰巨的努力。二是严守林业生态红线面临的压力巨大。5年间,各类建设违法违规占用林地面积年均超过200万亩,其中约一半是有林地。局部地区毁林开垦问题依然突出。随着城市化、工业化进程的加速,生态建设的空间将被进一步挤压,严守林业生态红线,维护国家生态安全底线的压力日益加大。三是加强森林经营的要求非常迫切。我国林地生产力低,每公顷蓄积量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69%。进一步加大投入,加强森林经营,提高林地生产力、增加森林蓄积量、增强生态服务功能的潜力还很大。四是森林有效供给与日益增长的社会需求的矛盾依然突出。我国木材对外依存度接近50%,大径材林木和珍贵用材树种少,木材供需的结构性矛盾更加突出。森林生态系统功能脆弱,生态产品短缺的问题也很突出。
        林地、湿地保护力度进一步加大。天津、湖北、湖南、四川、贵州、陕西、甘肃等省市划定了生态红线,启动了建设项目使用林地占补平衡试点,开展了重点国有林区开垦林地清查、全国非法侵占林地清理排查等专项行动,全国共查处林业行政案件23.05万起,破获涉林刑事案件1.9万多起。
        重点国有林区全面停止天然林商业性采伐试点,是2014年我国林业的一件大事。这标志着重点国有林区从开发利用转入全面保护的发展新阶段。停伐,不仅是林业的大事,也是天保工程区转型发展的重要举措。天保工程区实现了由木材生产为主向生态建设为主的发展转型,林业职工由“砍树人”向“护林人”“育林人”等就业岗位转型。停伐后,林区工人和林农放下油锯、斧子,扛起锄头、铁锹,全面保护工程区17.32亿亩森林资源,抚育2629万亩森林,建设1200万亩公益林。
        过去的一年,作为我国投资最大、涉及面最广、群众参与度最高的一项生态建设工程,退耕还林工程也为生态林业建设加力不少。2014年,我国启动新一轮退耕还林,下达退耕还林任务500万亩,2015年拟安排1000万亩,并启动严重沙化耕地和重要水源地坡耕地的退耕还林。
        数据显示,退耕还林工程实施15年以来,全国1.39亿亩陡坡耕地和严重沙化地恢复了植被,使工程区森林覆盖率平均提高3个多百分点,相当于再造了一个东北、内蒙古国有林区。
        2014年,三北等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稳步推进,启动了张家口坝上地区退化林分更新改造试点。
        防沙治沙和石漠化治理稳步推进。与12个重点省份签订了“十二五”省级政府防沙治沙目标责任书。新批准建设国家沙漠公园32处,新增23个沙化土地封禁保护补助试点县。石漠化综合治理工程新增14个重点治理县,滇桂黔三省区石漠化县实现全覆盖,完成林业建设任务557万亩。
        随着林业重点生态修复工程的深入推进,全国共完成造林9041万亩,超额完成全年任务;完成中幼龄林抚育1.17亿亩,占全年计划任务的111.5%。山西、吉林、江苏、西藏等14个省份超额完成全年造林任务。全年4.9亿人次参加义务植树,植树23.2亿株。
        野生动植物资源保护也取得了不菲的成绩:修订陆生野生动物驯养繁殖管理办法,公开销毁6.1吨执法查没象牙及其制品,加大珍稀濒危野生动物拯救保护力度。其中“国宝”大熊猫种群质量不断改进,数量稳步上升。截至目前,我国人工圈养大熊猫种群数量达到394只,熊猫野化培训、放归自然工作也稳步推进。珍稀野生植物德保苏铁回归自然获得成功。
        森林火灾等灾害防控水平不断提高。全年共发生森林火灾3673起,森林火灾次数有所下降。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的意见》,完成了省级人民政府重大林业有害生物防治目标责任检查考核,启动了全国林业有害生物普查。沙尘暴预警监测成效显著。
        中国提出了到2020年森林覆盖率达到23%以上,森林蓄积量达到150亿立方米以上,湿地保有量达到8亿亩以上,自然湿地保护率达到60%,新增沙化土地治理面积达到20万平方公里,林业产业总产值达到10万亿元,义务植树尽责率达到70%的目标。但是,目前全国森林覆盖率仅为21.63%,居全球第139位;人均森林面积不足世界的1/4,人均森林蓄积量只有世界的1/7。森林资源总量不足,分布不均,结构不合理,质量不高,整体生态功能较弱。湿地生态系统退化严重,面积萎缩,生态功能下降。荒漠化十分严重,沙化、石漠化土地面积大,治理难。濒危物种种类不断增加。目前,我国生态脆弱地区总面积已达国土面积的60%以上,改善森林生态不是一蹴而就、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事情。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是个长期任务,需要各部门配合,共同努力,在这个过程中,林业建设任重道远。
        民生篇
        2014年是我国全面深化改革元年,也是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承上启下、攻坚克难的关键之年。各地围绕生态林业民生林业这个大局全面深化改革,创新治理体系,激发了农村林业发展的强大内生动力,让广大林农增收致富,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2014年,国家林业局与农业部、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共同牵头起草了《积极发展农民股份合作赋予集体资产股份权能改革试点方案》,组织起草《集体经营林地资产改革试点方案》,确定北京市房山区、广东省蕉岭县两个改革试点。国家林业局通过科学构建林权管理服务体系,建立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市场,积极推进集体林业高效发展。探索林地经营权流转证制度,指导浙江省开展发放《林地经营权流转证》试点工作,破解了盘活森林资源资产、促进林地规模流转并实现林权抵押贷款的难题。推进林权股份合作制度建设,发展林地规模经济,同时保护林农能够享受流转林权未来增值收益;实施“林权流转基准价格调查发布制度”,为流转双方提供了价格参考、推进了林权抵押贷款等工作;实施了林权流转奖补制度,如江苏省、浙江省、河北省、福建省、安徽省、江西省、湖南省、四川省、重庆市、云南少数县通过林权奖补制度,吸引社会资本投资林业,壮大了林业经济。
        据统计,2014年全国家庭承包到户率同比提高了近2个百分点。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已涉及农户1.4亿户、5.34亿农民,全国2550多个林改县农民人均年林业收入占年收入的比重达到14.6%,重点林区县超过60%,林下经济产值近7000亿元。全国已建立县级及以上林权管理服务机构1600多个,已建立林业合作经济组织近15万家。27个省(区、市)建立地方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制度,中央与省级补偿比2013年增加40亿元。25个省(区、市)森林投保面积达14.3亿亩,投保金额5300多亿元。27个省(区、市)开展了林权抵押贷款工作,全国新增涉林贷款101亿元,林权抵押贷款余额同比增长18.5%。
        2014年,国有林场改革也迈出了实质性大步。国家林业局会同有关部门制定了国有林场改革方案,山西、内蒙古、吉林、福建、青海、新疆等6省区推进国有林场改革试点,河北、浙江、山东、甘肃等试点省份进一步扩大改革范围。通过试点,探索形成政府投入可持续、林业监管高效率、林场发展有后劲的新局面,不仅加强了生态林建设和保护,还改善了林场基础设施和职工生产生活条件,增强了林场发展活力。
        林业改革全面深入推进,正释放出越来越大的红利。山林增绿,农民得利,便是最好的说明。
        发展林下经济是广大农民群众探索不砍树、能致富的生动实践,是实现以短养长、以短促长、以短保长的生态经济发展模式,有利于产业结构调整转型,有利于发展绿色无污染食品、药品,有利于农民就业。国家林业局始终以巩固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成果、促进森林资源保护、提高农民收入、实现农村发展为目标,进一步完善全国林下经济发展规划,努力促进全国林下经济更好更快发展。
        2014年,国家林业局出台了《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木本油料产业发展的意见》和一批林业产业专项规划。认定了首批128家国家林业重点龙头企业,确定了69个国家林业标准化示范企业。全国林业产业实现总产值5.26万亿元,比2013年增长11.1%,木竹加工及产品制造业、经济林产品种植与采集业产值均突破1万亿元。全国林产品进出口贸易额达1380亿美元,比2013年增长9.5%。全国经济林产量1.49亿吨,油茶种植面积5664万亩,花卉种植面积1841万亩,木材产量8178万立方米,人造板产量2.58亿立方米。
        近些年,林下经济“钱途”看涨,广大林农从林下经济中增收显著。集体林改分山到户后,为更好地让林农短期增收,国家林业局2014年出台了《全国集体林林下经济发展规划纲要》,16个省建立了扶持林下经济专项资金。2014年全国林下经济产值近7000亿元。
        “2014年金银花产量好,年收入能有10多万元。”江西省遂川县高坪镇茅坪村林农骆德磷满心欢喜地说。他的山场林下种满了厚朴、天麻,林间放鸡、养蜂,虽是冬天,林子里照样生机勃勃。
        2014年,遂川县委、县政府出台了一系列发展林下经济优惠政策,被列为全国首批农民林业专业合作社典型示范县。遂川县的林下经济蓬勃发展,形成了“专业合作社牵头,专业大户带动,林业科技人员引导”的发展格局,合作社覆盖农户12万户,走出了一条“不砍一棵树,一样能致富”的路子。
        森林旅游已成为我国旅游休闲产业中最具发展活力和前景的领域之一。目前全国森林旅游年接待游客已超过7亿人次,有力带动了林特产、林家乐等相关产业发展,很多林农通过吃“旅游饭”,鼓起了腰包。
2014年,国家林业局还印发了优势特色经济林发展布局、森林旅游、林下经济等专项规划,出台了扶持特色经济林产业发展指导意见。在这些政策利好的强力推动下,特色经济林产业、森林旅游、林下经济等产业发展风生水起,强力带动全国林业产业发展。
        “发展生态林业民生林业,推动绿色发展,为亿万农民增加就业岗位和财产性收入,是新常态下林业服务国家大局的最佳切入点和着力点。要加快发展绿色富民产业,着力破解投入瓶颈制约,有效促进绿色发展和农民就业增收。一是发挥增长潜力,通过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力争2015年林业产业总产值突破6万亿元,为稳增长作出新贡献。二是发挥市场潜力,坚持以市场为导向,进一步做大做强木本粮油、森林食品、生物质能源、生物制药等绿色、低碳、富民产业,为调结构作贡献。三是发挥就业潜力,维护和稳定农民集体林地承包经营权,为返乡农民工提供合适的就业和创业平台,为惠民生作贡献。四是发挥投资潜力,围绕(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等国家重大战略,吸引各种资金大规模向林业产业流动,促进山区林区沙区与发达地区协调发展、共同发展,为优化经济发展空间格局作贡献。” 国家林业局局长赵树丛在2015全国林业厅局长会议上指出。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新常态下加强生态林业民生林业建设,有着巨大的优势和潜力。下一步林业工作要主动适应和全力服务新常态,为改善生态改善民生做出更大贡献。”回顾2014年,展望2015年,赵树丛信心满满地说。
        勇先创景森林旅游规划中心指出,新常态下,可以稳步扩大民生林业惠民效应,不断扩大林业产业规模和种类,如以创建产业园、科技园、示范基地等形式,优化品种、集中连片、规模发展,同时,发展森林旅游,旅游发展规划要有新意识,旅游宣传营销要有新方式,夜游项目开发要有新动作等;可以稳步推进集体林权改革;持续增强林业资源保护能力,强化林业生态红线意识,狠抓林地林木管理,加强有害生物监测防治,有效开展湿地保护恢复;全面提升服务保障功能;加强林业人才队伍建设等;从而加强生态林业民生林业建设。


分享到:
下一篇:2015七大赚钱行业
上一篇:2015年农业十大爆点
勇先创景
勇先创景
勇先创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