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念界定

在对避暑旅游进行界定之前,首先有必要了解避暑、度假、旅游之间的关系,以便于我们对于避暑旅游进行准确的把握,其关系是子集的关系,也即包含与被包含的关系,具体体现如下图:



1、旅游

对于旅游的定义,国内外比较常用的是艾斯特定义,即旅游为非定居者的旅行和暂时居住而引起的现象和关系的总和。这些人不会长期定居,也不会从事任何赚钱的活动。虽然也有很多不同表述,但都以非定居、异地、非营利来进行界定,核心思想并没有发生变化。


2、度假旅游

对于度假旅游,国内外学者有很多理解,但大多停留在描述的阶段,都是围绕着“度假”这个核心词汇来限定旅游,并没有一个权威的、专业的定义为大众所公认,比较经典的成体系的关于度假旅游的定义如下表格:


学者 时间 概念界定
Strapp(美) 1988年 利用假日外出进行令精神和身体放松的康体休闲方式。
Aron 1997年 离开居住地,前往某地进行为期数天的与工作和日常生活所不同的娱乐活动。
周建明 2003 以度假(消磨闲暇、健身康体等)为主要目的,是有明确目的地(良好的度假环境)的旅游活动。
夏家勇等 2012 是一种闲暇之外的生活方式;以生态环境、人性化服务为依托,以多样化的深度体验为形式,以健康、快乐为目标,以家庭为主要组织方式的,以中、高端消费为消费特征的的生活方式。


由以上定义可以看出学者们对于度假旅游强调的是度假旅游的康体、休闲、娱乐功能,依据度假方式不同可以划分为海滨度假、山地避暑度假、滑雪度假、温泉疗养度假等。


3、避暑旅游

“避暑”严格意义上有两层含义,第一,避免中暑;第二,天气炎热的时候到凉爽的地方去住,而作为避暑旅游来讲,后者才属于我们所讲的避暑旅游的范围。避暑旅游、避暑经济、避暑产业等新概念都是随着全球变暖的社会问题的激发下,由“2007年首届中国(贵阳)避暑旅游经济论坛”率先提出并倡导的。本文从供给和需求两个角度对避暑旅游进行定性的描述:


从旅游供给方面来看,避暑旅游是指:以避暑、消夏为动力,以避暑旅游资源及环境小气候(主要有山地、海滨、森林、草原等)为依托,以良好的生态环境为依托为旅游者开发、设计并最终吸引旅游者的一种夏季旅游产品。


从旅游需求角度来看,避暑旅游是指:以“异质”气候为吸引力,以健身疗养、消夏纳凉、度假休闲等为目的,在每年炎热季节到特定旅游目的的一种旅游方式。


避暑旅游的特征

1、季节性

所谓避暑,即是为了避免酷暑,也就是只要在酷暑的季节才能萌生避暑的念头,从而产生避暑旅游,也因此人们常说:避暑是品牌,气候是财富。所以季节性是避暑旅游最为典型的特点,也是这一特点决定了避暑旅游最好与其他旅游相结合才能规避该旅游目的地旅游业明显的季节性,一般而言避暑旅游主要集中在每年夏天的6——8月,有时候也会从5月开始,10月结束。


2、融合性

避暑旅游可以和很多旅游相融合,从而形成综合性的旅游新业态,并赋予彼此新的功能,最为常见的便是与度假主题融合赋予度假胜地核心理念,与森林旅游结合,形成森林避暑旅游目的地等,与养生旅游结合等,其实避暑本身就需要借助于森林、海滨等项目,同时也服务于养生、度假等旅游,所以说彼此都是相辅相成,具有很好的融合组合性。


3、地域性

正如同乡村旅游一样,避暑旅游同样具有地域性,同样的原因,即所依托的资源基础具有地域性。避暑旅游多发生在炎热夏季气温较低的地区,并且海滨、森林、湖泊等资源较丰富的地方更有利于发展避暑旅游,因为这些要素本身就是一种调节温度的良药。


避暑旅游的意义

1、为“清凉”这种资源找到一个好的归宿

“清凉”这种资源是客观存在的,无需装饰,就是一种优质资源,而发展避暑旅游正是无偿使用该资源,使得旅游业的内容丰富,同时极大的发挥了气候资源的价值。并且全球气候的变暖,激发了避暑旅游的发展,成为其发展的很大推动力,避暑旅游产业因此孕育着巨大的市场需求。此外,发展避暑旅游产业,有助于发掘、整合旅游自然资源、地域文化,深化发展城市特色文化、地域文化、提升旅游产业品级,进一步形成具有独特文化魅力、风情魅力的旅游目的地。


2、经济联动效益——避暑经济

避暑旅游产业发展得好,也可以带动人居产业、会展业、文化产业的发展——从避暑经济的角度出发,对上述产业加以整合创新,将避暑产业同其他产业串联起来,构成一个大的产业链,逐步形成门类多样、丰富多彩的集合式避暑经济,从而带动整个城市的经济社会发展。目前避暑业发展的较好的贵州、昆明以及哈尔滨的状况就可以说明这一点。


据贵阳市旅游局统计,2007年1月~8月的旅游总收入近85亿元,其中6月~8月夏季避暑旅游总收入达45亿元,占全部收入的一半以上。贵阳市直接、间接旅游从业人员已近15万人。2009年7月,贵阳全市旅游总收入30.45亿元,同比增长5.14亿元,部分旅行社接待的游客数量相当于1月至6月的总和。避暑旅游对贵阳旅游业的拉动、对社会经济的推动作用日趋显现,成为贵阳经济新的增长点。


昆明市经过多年不断的发展,2005年旅游产业增加值已达99.75亿元,占全市GDP的比重为9.4%,旅游业在GDP中贡献率已经超过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中的建筑业,成为仅次于烟草业的第二大产业,产业地位和作用日益凸现,成为名符其实的支柱产业。来自昆明旅游局的数据表明:昆明2009年6月接待过夜游客量较同年5月增加10万人次;哈尔滨2009年6月至7月,累计接待游客l 070.2万人次,同比增长24.1%;旅游收入54.6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l 8.2%。避暑旅游业成为哈尔滨市发展旅游、促进经济增长的着力点。


3、对于旅游业的“三体”,都有很大的贡献

首先,对于旅游主体的旅游者而言,为旅游者炎热的夏季找到了绝佳的归属,本身避暑旅游就是产生于游客的需要,而其结果最终毫无疑问首先满足了游客的需求;为旅游者提供了更多的旅游选择,提供了更周到的服务。


其次,对于旅游客体的旅游目的地而言,增加了旅游目的地的旅游项目,也就是为获取收入找到了更多的源头,促进旅游业发展的完善、成熟也会促使旅游目的地从旅游业中获取的一切利益升值,同时避暑业与当地民俗旅游、文化旅游相结合,会提升旅游目的地的整体形象。


最后,对于旅游媒体的旅游业的作用更是不言而喻,因避暑旅游业本身也属于旅游项目之一,其本身的存在就是旅游业内容丰富的表现,而且作为旅游主体和旅游客体服务或被服务的旅游媒体,对主体和客体的作用自然会对介体产生影响。


勇先创景
勇先创景
勇先创景